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当中“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三伏贴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源自于清朝。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主要成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姜汁等。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亦可配合针刺、汤药、磁药叠加等方法,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的贴药方法
三伏贴就是三伏期内,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疗哮喘的部位上,贴上化痰定喘的益气贴,以减缓气喘的发作,对于常年受气喘、过敏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在这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敷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最佳时间:
一般成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食物。
初伏年7月17日--年7月26日
中伏年7月27日--年8月15日
末伏年8月16日--年8月25日
一般贴敷时间为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