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的董先生饱受耳聋之苦20多年。去年8月份,董先生通过邮寄方式购买了一种名为“益气聪明丸”的治疗耳鸣耳聋的药品。服药几个月后,董先生发现不仅自己的病不见好转,耳朵里还出现哗啦啦的水响声。更让他郁闷的是,这种药在自家门口的药店就有售,并且价格还不及他购买时的五分之一……
广告里宣称“根治”,实际为啥不见效?同样的药,又为什么价格却差这么多?
花元买了15盒药
“你还在为久治不愈的耳聋吵闹不休以及头痛等症状大把花钱吗?你还在为各种药物对五脏肝肾的危害而提心吊胆吗?现在好了——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法,90天根治耳鸣耳聋……”年8月,太原市民董先生在翻看某报时无意间注意到一则广告,该广告称可以在“90天内根治耳鸣耳聋”,这让患耳疾20多年的董先生眼前一亮。
和老伴商量之后,董先生按照广告中的电话与经营者取得了联系。一周后,一本数十页的宣传册子寄到了董先生家里。“刚开始我也对他们的药抱有怀疑,可是在我详细看了寄来的这本册子后,发现里边还有一些科学理论的,于是决定买一个疗程试试看。”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董先生拨通了咨询电话。在沟通过程中,一位客服人员“善意”提醒,公司近期搞一次大型“公益救助活动”,立即购买的话十分划算。同时,这位客服人员引导董先生,在宣传册的最后一页有一处刮奖区,刮出多少就能减免多少。“我一看,元!当时觉得自己中了大奖,于是稀里糊涂就把药买了。”董先生回忆,订货3天以后,一个快递人员把药送到了家里。当时一个疗程15盒药费用总共元,减去元,自己向对方共支付现金元。根据快递人员提供的收款票据显示,发货方为“河北省石家庄市”。
服药半个多月,耳朵里有水响声
董先生向记者出示了自己购买的药品。该产品全名为“霍氏益气聪明丸”,每盒6支,每支9克装。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示生产厂家为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打开外包装,棕褐色颗粒状药品用白色塑料管分装为6支,每一支上标有生产批号和有效期。
董先生称,拿到药后,自己从去年9月初开始服用,然而对于广告承诺的疗效,董先生却没有看到。其实早在服药开始半个多月,董先生就发现耳朵里不时有哗啦啦的水声。针对这一情况,他向售后工作人员进行过咨询。一位自称“大夫”的售后人员告诉董先生,“这属于服药的正常反应,坚持把药吃完就好了!”
然而,董先生把一个疗程的药都吃完的时候,发现耳聋的状况不仅没有一丝缓解,水响声却越来越严重!当董先生再次与这名自称“大夫”的售后联系时,对方的答复让董先生开始心生疑问。“他说我这是服药期短的缘故,想要根治还得再吃两个疗程。”董先生回忆称,这名“大夫”反复强调自己服药期短,但对于自己出现的“水响声”却只字未提,甚至没有任何解释说明。
今年3月22日至24日,山西晚报记者多次与这位自称“大夫”的客服人员联系,对方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
家门口药店只卖几十元
3月22日,记者就该产品的生产批号等信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采写胡丽娜编辑王冠兴
本白癜风怎样治中科医院曝光资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