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国药来历
相关法规
批文格式
换发批文
药品注册
药品相关

每周扎一针,月瘦20斤CDE还未放行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424854.html

“一胖毁所有,一针解心忧。”

司美格鲁肽对减肥群体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这句宣传语有夸大之处,却无疑精准击中了这一群体的心理痛点。

01年6月,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司美格鲁肽用于慢性体重管理,随即,降糖药变身减肥针的“暗线”开始在国内拓市场。

哪怕该药品获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的适应症仅有治疗二型糖尿病,但在“方便”“安全”的言论中,其使用人群悄然从肥胖症患者扩大至瘦身人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触的多名旨在瘦身的使用者表示,医院拿到了药物。另外,第三方售药平台、代购等拿药渠道被更多人发现,而在一些以瘦为美的观念催化下,合规红线的边界更加模糊不清。

“地上市场”何时放开以终结乱象?这或许并不遥远。在距离利拉鲁肽生产厂商诺和诺德(NVO,股价.08美元,市值亿美元)将丧失专利权仅不到1年时间的当下,多家国内药企的药物研发已步入临床后期,国产GLP-1类减肥药的升级大战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代购口中的减肥针:BMI超标肯定能用,正常也能用

是药三分毒,何况是安全事件频发的减肥药呢?

95后女生江丽(化名)深知这一点,但当身高cm、体重80kg的她听朋友说起一款社交平台上“风很大”的减肥针时,还是心动了。

那是一款名为“司美格鲁肽”的降糖药,使用者分享的图文中鲜少提及产品的基本信息,更多展示的是产品使用过程、疗效等搜索者眼中的“干货”。诸如自注射、一周一针、无疼痛感、食欲下降、月瘦十斤等描述,都在撩拨江丽等减肥者的购买欲。

所以,即便部分使用者表示在使用前期出现头晕、恶心、便秘等副作用,医院当护士的朋友进行了咨询,了解到一些医护人员也在使用这款药物减肥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入手。

医院的内分泌科挂号、进行甲状腺检查、获得医生建议……本身具有轻微脂肪肝的江丽在走完规范程序后,终于拿到规格1.34mg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每周自己注射,搭配饮食和运动,她第一个月体重轻了10多斤,第二个月停用后由于继续控制饮食和运动,体重也没有反弹。

但对于减重经验更加丰富的成美(化名)而言,减肥针效果似乎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身高cm,体重65kg的她现在属于偏胖人群,且BMI值与标准值相差不远,但过去十年,吃代餐、勤健身、抽脂……大众能想到的减重办法,8岁的成美大多尝试过,包括使用一个月就让她体重轻了7斤的度拉糖肽注射液。

成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款产品与司美格鲁肽同属“减肥针”行列,但减肥效果既不如健身运动健康,也没有抽脂手术见效快,所以自己没有继续使用。

记者注意到,尽管成美对减肥针的态度与江丽并不一致,但她也医院求诊,并在进行甲状腺检查后顺利取药。“我不相信他们(代购),它是药啊”。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选择代购或第三方医药平台。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些渠道在操作上或也存在越线情况,即代购方或平台方不能或根本不会审核购买者的处方。

6月6日,一位“减肥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使用者向《每日经济新闻》推荐了自己联系过的代购,记者随后以购买者身份向这位代购咨询,对方表示,“这是可以自己注射的皮下针剂,效果很好,很多人在用”。

按该人士的说法,BMI一般大于4为肥胖(记者注:实际上,4~7.9为偏胖,大于等于8为肥胖),对于记者咨询的BMI约35的情况,该人士称,肯定可以使用减肥针,建议拿3支,每支可以用一个月,每周在肚子上注射一次,连续使用3个月,根据使用效果判断后续用药。副作用是刚开始可能会恶心及轻微便秘。而当记者以BMI为1的情况向该代购询问是否能用药时,这名代购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称“注射两针,两个月左右能瘦十斤。”

这也就是说,在这位代购口中,只要想减重,司美格鲁肽称得上是“万能神药”。

图片来源:代购提供的图片

不过,不同于市面上流传的“一针月瘦0斤”的夸大宣传,减肥针并非一劳永逸。该人士表示,在饮食方面,使用者应控制糖分的摄入,并配合慢跑等运动,加快代谢。

此外,具有甲状腺癌、胰腺炎疾病史的患者和孕妇不能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医院找医生看诊,在该代购的描述中似乎并非必选项。“可以做个甲状腺检查就ok了,一般来说没多大问题”。

为了说服记者购买,这位代购还现身说法称自己也在用,BMI已经从1降到0,如果需要,可以将产品寄送至用户家中。

医院也能开的“减肥针”并未获批减肥适应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作为“减肥药”使用医院,也相当广泛。

6月7日,医院从业数十年的内分泌科医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去年6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慢性体重管理后,过去一年,医院拿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用于减肥的情形很多。

该医生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主要是用于型糖尿病合并ASCVD的患者,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强烈推荐,具有一级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内此类药物均未获得CDE批准用于单纯肥胖症患者,医生对有减肥诉求的非糖尿病患者开方属于超适应症用药。不过,医院,对于BMI确已超标,血脂检查结果达到一定标准的病人,医生会在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包括告知病人该药物相关适应症在国内未获批)的前提下,先开一个月药物,并建议病人一个月后来院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医院取药的“减肥针”使用者,江丽和成美均表示并不知晓其减肥相关适应症未获CDE批准,医生仅对可能导致的胃肠道反应进行了提醒。

“我觉得医院能打的肯定是获批了”。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国内减肥药市场的认知盲区,即尽管肥胖症市场广阔,碧生源、绿瘦等的中成药减肥药宣传不少,甚至碧生源(HK,股价.38港元,市值.74万港元)实现了港股上市,但其实目前CDE仅批准了一款药物,即奥利司他胶囊,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

奥利司他是一种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通过与胃小肠腔内和胰脂肪酶的活性丝氨酸部位形成共价键结合,使脂肪酶失活不能将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分解为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从而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增加,达到控制体重、降糖、降压等目的。

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奥利司他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国药准字批文共1条,生产企业包括植恩药业、罗氏制药(RHHBY,股价41.81美元,市值.64亿美元)、海正药业(SH,股价1.81元,市值.49亿元)、华东医药(SZ03,股价45.16元,市值.1亿元)旗下中美华东、华森制药等。

根据碧生源01年年报,公司通过附属公司中山万汉制药及中山万远研发、生产和销售碧生源牌奥利司他,01年,公司奥利司他产品实现销售8.55亿元,占市场份额的8.85%。

但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奥利司他的投诉,包括腹泻、油性便、排泄失禁等。上述内分泌科医生也对记者表示,很多患者因为服用奥利司他导致身体大量排油、弄脏衣物,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由于该药物主要控制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如果患者平时饮食油水较少,则减肥效果不大。

因此,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减肥针”隐秘爆火,既源于看似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效果,也与药物相关适应症在国内外获批的时间差有所关联。

目前,全球范围已有多个体重控制药物获批上市。在美国,FDA已经批准的相关药物包括奥利司他、氯卡色林、芬特明、芬特明和托吡酯缓释胶囊、盐酸纳曲酮与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Tirzepatide。

其中,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Tirzepatide均为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可抑制食欲,一般皮下注射给药。前两者生产厂商为诺和诺德,获批年份分别为年和01年,作用靶点为GLP-1R;Tirzepatide生产厂商为礼来制药(LLY,股价33美元,市值.0亿美元),药物获批时间为今年5月,作用于靶点GLP-1R和GIPR。

以江丽使用的司美格鲁肽为例,其具体获批情况为用于慢性体重管理,作为减少热量的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肥的补充,适用于肥胖成年人(体重指数BMI≥30)或BMI≥7且伴有至少1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患者(如高血压,型糖尿病或者血脂异常)。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多家国内企业已布局减肥药双靶点、口服剂型比拼升级

目前,我国肥胖症市场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肥胖症患者的选择寥寥无几,但这并不意味着减肥药物缺乏市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00)》,我国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岁至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16.4%,超重率34.3%。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控制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肥胖患者迫切想甩掉脂肪,而这块“市场肥肉”也让多家药物开发企业梦寐以求。目前,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制药的Tirzepatide在中国的相关临床试验已进行到Ⅲ期,勃林格殷格翰的BI注射液处于临床Ⅱ期。

由于全球获批最早的GLP-1类减肥药利拉鲁肽的化合物专利将在0年至03年失效,众多国内药企也纷纷展开布局。

其中,华东医药首个提交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但其首次提交的申请为控制血糖适应症。今年4月,华东医药(SZ03,股价45.16元,市值.1亿元)方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利拉鲁肽的减肥适应症已完成III期临床,正处于pre-NDA阶段,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提交上市申请。除华东医药外,通化东宝(SH,股价10.34元,市值07.79亿元)、翰宇药业(SZ,股价13.87元,市值17.18亿元)等上市公司也布局了利拉鲁肽管线。

6月3日,华东医药宣布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与中东知名企业GulfPharmaceuticalIndustriesPJSC达成战略合作,授予后者利拉鲁肽注射液产品糖尿病及减肥两个适应症在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利拉鲁肽注射液图片来源:第三方平台截图

而在司美格鲁肽方面,华东医药也跑在了前面。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珠海联邦、杭州九源基因、丽珠集团(SZ,股价36.1元,市值.5亿元)、杭州中美华东制药/重庆派金生物及齐鲁制药先后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其中杭州九源基因、重庆派金均是华东医药的参股公司。

除了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国内还有上海仁会生物、恒瑞医药(SH,股价37.09元,市值.97亿元)、信达生物(HK,股价34.9港元,市值.91亿港元)、甘李药业(SH,股价47.97元,市值69.37亿元)等多家企业布局GLP-1受体激动剂,涉及贝那鲁肽、诺利糖肽、度拉糖肽等。

其中,上海仁会生物自研的贝那鲁肽于今年3月报产,若获批将成为针对超重/肥胖适应症的第一个国产原研药。但由于贝那鲁肽需要一天注射3次,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有所限制。

与此同时,国产GLP-1药物的角逐也在升级,部分药企已经就双靶点或多靶点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布局。例如,信达生物和礼来共同开发的mazdutide(研发代号:IBI36)为GLP-1/GCG双重受体激动剂。今年6月,信达生物公布该药物的一项Ⅱ期临床结果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临床终点。研究结果显示,mazdutide各剂量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展现出显著的减重疗效,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此外,相较于注射剂型,口服药物使用起来更为便捷,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减肥效果,因此,各大药企均开足马力争夺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地位,以抢得先机。

为应对可能的竞争,诺和诺德已经在布局后手。据媒体报道,01年4月1日,诺和诺德公司宣布,将启动关键性3a期临床试验,在约名肥胖或超重,并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中检验口服司美格鲁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为期68周的全球性试验计划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6月9日,华东医药方面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huangshans.com/ypzc/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