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国药来历
相关法规
批文格式
换发批文
药品注册
药品相关

藏成药经典名方养心安神,调和气血十

“十一味甘露丸”

国药准字Z

养心安神,调和气血源于藏成药经典名方,OTC产品高原地道藏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高,药力强劲心、脑、神经失养的必备配伍方剂

《临床札记》

沉香、肉豆蔻、广枣、石灰华、乳香、木香、诃子、木棉花、寒水石(制)、甘青青兰、藏木香。

本品为黄色水丸;味酸、苦、涩麻。

养心安神、调和气血。用于“培龙”引起的头昏,恶心呕吐、反酸。

每丸重0.3克,12丸/板X2板/盒

口服。一次3-4丸,一日2~3次,研碎后服用。

扩展阅读

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著的《四部编著》中收载了“八味沉香丸”和“三味甘露散”,公元19世纪著名藏医学家贡追·云登加措将以上两种成药合并成现用的“十一味甘露丸”收载其编著的《临床札记》中,并沿用至今。

本方已有上千年的实践应用历史。用于治疗宁龙乃及培根乃经起的头晕、头痛、心区疼痛、心律失常、嗳气、耳鸣、伸懒腰、神志恍惚、背胀、烦闷、烦燥、血压升高、偶尔自言自语、四肢僵硬、指趾尖端麻痹、皮肤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等病症。

临床应用病症“培龙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病症;“宁龙病”:心律失常、心率过缓、心绞痛等病症,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萎缩、消化性溃疡、痛风等其他病症。(注:“培龙病”是培根和龙失调产生的疾病。病症为头痛、头重、昏晕、食欲不振、恶心、耳鸣,记忆力衰退。印象为脑供血不足,低血压。)临床应用指导

1、宁龙

医院治疗宁龙B例。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嗳气,耳鸣,伸懒腰,神志恍惚,心慌,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偶尔自言自语,四肢僵硬,指趾尖端麻痹,皮肤有烧灼感,胸骨柄和第6~7胸椎上有明显的压痛。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脉诊、舌诊、尿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确诊为宁龙病,被纳入诊断标准的病人病程3天至4年不等,年龄在16~80岁之间,男性60例,女性42例。

具体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早上服用十一味甘露丸4丸,中午服用十一味维命丸2丸,晚上服用阿杰琼嫩丸1g,黎明时服用七十味珍珠丸1g或三十五味珊瑚丸1g,在患者临睡时以霍麦疗法在胸骨柄和第6-7胸椎以及所有压痛明显的穴位上实施热灸疗法。平均治疗天数20天,结果:痊愈7例,显效50例,好转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2、培龙

医院治疗35例。主要症状有头昏目眩、头痛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服十一味甘露丸4丸,早、晚各一次,同时对症先用五味金色丸、堆蒂丸、十一味维命丸等药品,根据病情交替服用。结果治疗15~20天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总有效率达91%。

作用机理

1、调和气血,宁心止痛、清心热

产品中含有沉香、肉豆蔻、广枣三味为君药,具有宁心、安神、通脉、清心热的功效;藏木香、木香为臣药,具有调和气血、止痛的功效;

2、调和三因,养心、清肺热

产品中含有诃子调和三因,促进药物吸收;石灰华、木棉花养心、清肺热;

3、健胃消食、清肝热

产品中含有甘青青兰清肝热;寒水石健胃消食,乳香在本方中用来预防上述药物引起的“黄水”病。

(此药为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藏医理论与方解

[1]贡追.云登加措·临床札记·拉萨木刻版第6页·公元19世纪.

[2]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药王山木刻版.公元8世纪.

[3]帝玛·格西单增彭措.晶珠本草.拉萨木刻版.公元18世纪.

更多用药指南

请联系藏医南卡加医生

——————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huangshans.com/pwgs/8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