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时讯报,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将于年3月14日-3月16日在西安召开。
本次大会将邀请部分国内知名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参会并做学术报告,专家介绍如下:
赵继宗
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学系教授、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Dandy神经外科学会中国主委现任《ChineseNeurosurgicalJournal》杂志主编;赵继宗院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年在美国MDAnderson医院进修,次年转到美国Henry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解剖结构保护提升到脑功能保护,推动我国神经外科学达到国际水准。主编《颅脑肿瘤外科学》、《血管神经外科学》和《神经外科学》教材等专著13部。主持制定了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3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科技1等奖2项。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53名。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空军军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年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第十一届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
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医学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整合医学理论并付诸实践。先后承担国家首席科学家项目、项目、攻关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杰出大学校长奖等多项荣誉奖励。主编专著31本,其中《治学之道——精》和《医学发展——考》两本均为长达余万字、厚近页的大型著作。担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数字化教材(53册)的总主编、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丛书(10册)和肿瘤研究前沿(18册)的总主编。先后担任《NatureReview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ut》、《Hepatology》等13本国际杂志的编委、副主编或主编。在《Lancet》、《NatureMedicine》、《NatureReview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NatureClinicalPracticeOncology》、《Gut》等国外杂志发表SCI论文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分,论文被引用逾2万次以上。培养研究生共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名,获全军优秀博士论文11名,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6名。
周良辅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现任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和上海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士。已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35人,硕士生40人。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余篇,SCI收录余篇,主编专著7本。任美国《NEUROSURGERY》、欧洲《NEUROSURGICALREVIEW》和日本《NEUROLGIAMEDICO-CHIRURGICA》杂志国际编委。国外多本杂志审稿专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一等奖五次,光华医学奖();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华夏医学奖()等奖。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九、十、十一届)。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官方杂志年度人物。获世界神经外科联盟荣誉奖章和奖状。
陈志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生物学与生物药物专家,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西安)——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兼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JBiolChem》、《Hepatology》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全军优秀教师、全军优秀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炎-癌相关分子CD系列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划项目等重点、重大项目16项。对肿瘤相关分子CD在癌进展中的多时相、多阶段和多节点的分子调控机制的原创性研究和转化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年成功上市了新靶点肝癌抗体药物、国家生物制品1.1类新药“利卡汀”(国药准字S)。近五年来,成功研发6种不同临床适应症的人源化抗体药物,获国家1.1类新抗体药物临床批件1项(L),三类医疗器械证书1项(国食药监械(准)字第号)。
获国际专利(德国、美国)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发表SCI论文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一区论文6篇,他引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原总后勤部科技金星、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等。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肿瘤学家,现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科协国际合作与对外联络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乳腺疾病学会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监事会监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及《CancerBiologyMedicine》主编等,兼任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天津医科大学医院名誉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郝院士致力肿瘤临床和科研四十余年,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余篇,主编专著5部。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成果获得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实体肿瘤生物治疗,形成独具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率先在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率先开展国际化的留学生英语教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天津市重大成就奖1项等。
毛颖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首任会长,上海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上都有业界公认造诣。先后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和“医学领军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万人计划”。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年获“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
吴安华
中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评委,科技部重大专项终审评委。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2项。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曾于美国留学4年,学习胶质瘤综合治疗(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外科)和复杂颅底手术(美国巴罗神经科学研究所)。
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累计他引千余次。
焦宇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M.D.),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Ph.D.),年起在著名肿瘤学家BertVogelstein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方向为肿瘤基因组及重要癌症基因突变的机制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完成了胰腺内分泌瘤、胆囊胆管癌等多种肿瘤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ATRX/DAXX等抑癌基因,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突变在肿瘤细胞端粒维护机制中的作用,提出了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方案。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Genetic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申请国际专利两项,美国专利一项。年12月起全职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从事肿瘤基因组、癌症早期诊断等方面研究工作,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
彭小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并担任“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非编码RNA在神经和肌肉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及其体内示踪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年获“协和学者”特聘教授称号,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汪强虎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和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在肿瘤分子异质性、微环境解构、胶质瘤干细胞可塑性与进展复发、胶质瘤无创早期检测的分子标记识别、胶质瘤治疗抗性标记识别等方向具有研究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CancerCell》、《NatureGenetics》、《PNAS》、《NAR》、《Oncogene》、《Neuro-Oncology》、《NatureCommunication》等领域内权威期刊上。
近年来,致力于开发第三代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方法和技术,主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杂志《CancerCell》(SCIIF=27.)上,该成果在受到领域内专家的广泛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白癜风身上复发该怎么办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