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和药说君抱怨,
勤俭节约大半辈子的父母,
面对“保健品”毫无招架之力,
只能买买买……
今天是世界保健日,
我们就从最常接触的保健食品着手,
看看如何聪明优雅地阻止父母“跳坑”~
1.明确告诉父母保健食品和药品不同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特别提醒:
凡是宣传有治病效果的保健品更要特别小心,因为偷偷添加处方药甚至是禁药的可能性很大,效果越好越可怕(尤其是降糖、降脂、减肥、抗疲劳的产品)。
2.购买时擦亮眼,看清包装和说明书
区别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明显标志是包装。
(1)蓝帽子
有蓝帽子标志说明是由国家食药监局审批认证的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食品,在保健食品领域,蓝帽子是通行证,象征着质量过关。所以,在购买时,首先看看有没有蓝帽子哦。标志为天蓝色,呈帽形,下方为蓝色“保健食品”字样,长这个样子:
(2)批准文号
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在蓝帽子下方。因为年保健食品审批职能经历了从卫生部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移交,所以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批号:
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食进健字”的保健食品为年之前卫生部审批的,相应信息应到卫生部网站查询;
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的保健食品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与上述批准文号不符或在两个网站上未查询到的产品不是批准的保健食品,不建议购买!
(3)说明书
保健食品有特定的适用人群,购买时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合自身机体条件的品种,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更须谨慎选择呢。
特别提醒:
很多人迷信海外保健食品“纯天然”、“无副作用”,事实未必哦~
1.每个国家的保健食品都是依据本国人的体质、营养状况生产的,我们的体质未必合适。
2.除了一些简单的维生素等成分外,普通消费者很难弄明白海外产品专业的成分说明。
3.海外代购的保健食品进入国内市场没有经过保健品审批,也没有医学上的临床试验,代购渠道并不可靠。
进口保健食品进入中国市场前,也要到食药监总局申请注册,标示“蓝帽子”及注册证号的才符合要求,购买前要擦亮眼啊!
3.了解一点“坑人”套路
(1)打“奖品”牌
保健品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送旅游等为噱头,利用贪小便宜的心理,最后让人花费更多。
(2)打“高科技”牌
一些高科技体检仪器并不可信,可以随意调控数值,制造患有疾病或病情好转的假象。
(3)打“门槛”牌
限制年轻人干预,针对老人的讲座往往定在工作日,拒绝子女入场。
(4)打“亲情”牌
销售人员“推心置腹”陪老人说话,倾听老人心声,时常表现关怀,慢慢增进感情,之后诱导老人购买产品。
“总是套路得人心”,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所以啦,大家要学会“反套路”,务必理智购买!
4.要知道,吃保健食品也有讲究
①保健食品食用过量也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吃保健食品要适度。
②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③保健食品与药品应避免同时服用,两者混合使用可能增强疗效,也可能降低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仅在医生或药师确认有必要同时服用的前提下方可服用!
吃保健食品本身没有问题,药说君在此强调的是要理智购买,对于商家设下的那些诱导消费者购买的坑,小伙伴们拒绝要稳准狠哦!记住,购买保健食品前要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哈!
-END-
文章版权归i药说所有,如需转载请按照《药说文章版权声明》内容进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