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疹,顾名思义,就是宝宝流口水引起周围皮肤的皮疹。
形成的原因和尿布疹类似,都是因为体液的刺激导致局部皮肤潮湿,或者摩擦等物理因素刺激而出现的皮疹。
宝宝在出牙期,出现口水疹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但是,棒棒菌却发现棒宝最近口水疹又有泛滥的趋势。
而且外抹了一些药物依然反反复复。
按说一个2岁的宝宝不应该再流口水了啊,这些口水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紧接着,我就知道了答案......
在我带她出去玩雪着了点凉以后,她发烧了,还吐了几次。
得了传说中的「感冒夹滞证」。
仔细回想了一下,那缠绵难愈的口水疹居然是「积食」惹的祸!
怎么讲?流口水中医称之为「流涎」,涎为脾之液。
先天脾胃功能虚弱,或者后天饮食不节,克伐脾胃,引起脾胃功能失调。
脾胃气虚,固摄功能欠佳,使得涎液外泄,导致口水增加。
脾胃气虚的宝宝流口水质地一般比较清稀。
而饮食过度,导致脾胃湿热,也会出现口水增多的现象。
脾胃湿热导致的流口水,质地一般比较粘稠,伴有口中酸腐气息,食欲不佳,大便酸臭、干硬,小便黄,甚至恶心呕吐等,还可以见到舌头发红、舌苔厚腻。
这种湿热蕴结于胃肠道而出现的口水增多,大多是难以发觉的。
宝宝自觉口干、口中粘腻不爽,就会表现出频繁吐舌、舔唇的动作。
而更加显而易见的就是口周出现红色的口水疹。
棒宝就是典型的脾胃积热导致的口水疹,然后外感受凉,从而出现了感冒夹滞的症状。
好在她吃了解表化湿、消食化滞中药后已经退烧,胃口也逐渐恢复,口水疹也已经消退了。
那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口水疹的处理及预防办法吧!
出现口水疹怎么办?
1.保持口周皮肤的清洁干燥
只要没有出现大片的皮疹和皮肤红肿,就不需要用药,只需要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就可以了。
宝妈们看到宝宝流口水,即使用柔软的纸巾或者布沾掉就可以了。
不要有反复擦拭的动作,这样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
2.注意保湿及隔离
洗澡或洁面后,一定要涂抹润肤油,然后在保持口周皮肤干燥的情况下,每天多抹几次润肤油。
推荐保湿隔离效果好的润肤油,比如硅霜、凡士林、羊毛脂等等。
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隔离效果,棒棒菌有个小窍门:可以直接用宝宝的PP膏抹上,如果继续流口水,擦干了再补涂就可以了。
再不济,用橄榄油也可以,还不用担心宝宝吃进嘴巴里。
3.减少使用安抚奶嘴
长期含着安抚奶嘴,会让宝宝的口水不知不觉流满整个下巴。
口水和安抚奶嘴在皮肤上摩擦,更容易出现口水疹。
如果宝宝已经有口水疹了,一定要减少宝宝吸奶嘴的时间,同时注意使用奶嘴前护肤隔离。
如果宝宝已经满2岁,那就考虑直接戒掉安抚奶嘴吧!
4.饮食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
上面提到了,脾胃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宝宝口水的增多,从而引发口水疹。
而很多口水疹反反复复不消退,也和宝宝脾胃积热有关。
所以,日常饮食要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还要多活动、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必要时用药
对于大面积潮红、瘙痒、破溃、有渗出的严重口水疹,除了日常的清洁和保湿外,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包括外用的激素类软膏,如艾洛松、尤卓尔等。
如果合并感染,还需要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还有之前咱们做过的外用中药疗效也是不错的。
如果宝宝还有便秘、食欲差、口气酸臭等积食表现,可以使用保和丸、小儿消食颗粒等中药内服,调理肠胃,清热消积。
关于宝宝积食的处理,请戳。
如何预防口水疹?
1.围上围嘴、衣物勤换
宝宝的口水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偏酸性,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给宝宝围上围嘴,也是一个不错的吸收多余口水的方法。
此外,对于沾有宝宝口水的衣服、被子,也要勤换勤洗,以免造成细菌滋生。
2.锻炼宝宝吞咽能力
当宝宝开始吃辅食后,要遵循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渐改变辅食质感,锻炼宝宝自主吞咽的能力。
还可以教他做吞咽动作,训练他使用勺子。
这样可以练习嘴巴开合的动作,有助于学会吞咽口水。
3.不要经常捏宝宝脸颊
经常捏宝宝脸颊会刺激唾液腺分泌。
所以在平时逗弄宝宝的时候,尽量不要捏脸颊。
4.勤剪指甲
宝宝长疹子后,要注意修剪指甲。
因为指甲过长不仅容易划伤宝宝脸颊,还容易藏匿细菌。
如果宝宝因为瘙痒而抓破疹子,很容易造成感染。
总之,口水疹是宝宝们很常见的原因,只要预防和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特别要提醒一下大家,个别宝宝护肤霜含大量激素,导致「大头娃娃」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很多号称纯中药不含激素的宝宝霜,只要是字号或者字号而不是的外用药膏,抹上就有“奇效”的,一般都有问题。
咱也不知道这些药物是怎么上市「招摇撞骗」的,但是咱们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随便买这种药膏给宝宝用。
激素不是不能用,必要时候必须用,但是咱们得听医生的,怎么用,怎么减,怎么停,而不是不明不白的给宝宝乱用。
别为了小小口水疹,引发了更严重的问题,得不偿失哦!
————/END/————文编:棒棒菌
图:棒棒菌网络
推荐阅读
口罩洗手
湿疹积食
常备药喂药
嗓子疼辅食用品
秋季腹泻便秘
荨麻疹蒙氏早教
皮肤护理流感疫苗
黑眼圈化扁
带娃看病诺如病毒
传染性软疣呕吐
欢迎各位备孕、怀孕、刚生完宝宝的新手妈妈来“美妈菌团育儿交流群”和五只小菌菌交流育儿经验、一起共同进步!扫描下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