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其中,脑梗更是因其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使人谈及色变。因而入冬后,要格外警惕脑梗,以下几大误区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年轻人不会得脑梗
很多人觉得,脑梗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另外家庭里面也没有患过病,血压也不高,生活习惯也好,所以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得脑梗。
其实,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此生遭遇脑梗,每6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脑梗而永久致残。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脑梗,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其中,小于45岁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而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毫无征兆,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历史。
误区二:脑梗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脑梗要注重及时发现脑梗的先兆症状,实在脑梗发病前身体往往会提前给我们释放许多先兆。比如有大约20-30%的脑梗病人会在脑梗之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个是我们每一个神经科医生会反复给大家普及的,要注意“中风"的识别方法:就是我们说的一张脸是不是对称;二就是我们说的二分之一的身体,或者说双侧肢体是不是对称有力;零就是我们说的聆听语言,能不能聆听清楚别人的语言,或者自己的语言别人能不能听清楚。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以预判到脑梗的。
误区三:有些食物或者药物是防止脑卒中的灵丹妙药
很多人喜欢道听途说,我们现在就住了这么一个病人,坚信所谓的“非药物治疗机构”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愣是2年没吃药,现在脑梗住了院。人类的寿命就是那么长,到了这个年龄,就是到了得脑血管病的年龄,已经不再是20岁的躯体了,血压、血糖、血脂都不再是年轻时候的模样了。不用药就不是病人,这种典型的掩耳盗铃的看病和自我保养的方式实不可取,原本好好用药,可以让脑卒中不发生或者晚发生,为什么要选择“偏方”和“食疗”?
误区四:保健品副作用小,药物副作用大
此外,还有人坚信"保健品”可以治病,我们要知道合格的药品是”国药准字”,而食品是“国食健字”。这两者所经历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实验范围和严格程度不在一个层级。简单说药物注重的是疗效,”国药准字”必然有效,副作用也经过严格的人体实验。而保健品注重的是安全,不一定有效,或者说基本无效,而副作用相对少。为啥副作用少呢?因为没有效!
误区五:血压很好,肯定不会脑梗?
导致脑梗的原因千差万别,高血压是当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单纯血压正常并不是唯一。高血压可以引起脑梗,但是没有高血压也并不是万事大吉啊!老年人,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先天发育不良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如果有我们前面说的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心脏病或者一些血液疾病,特殊的感染比如干燥综合征、狼疮、梅毒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脑梗的发生。
误区六:脑梗很少复发
很多人误以为脑梗类似于"感冒、发烧”,这次治疗以后就痊愈了,万事大吉了。其实,脑梗具有复发的特点,脑梗的复发概率大概要高达18-20%左右。医院治疗结束后,仍然要坚持服用抗栓和稳斑药物,以及一定要继续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按照医院复查,警惕和防止脑梗的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