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君,我有个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怎么了?
我奶奶经常去听健康讲座,经常买回一大堆保健品、医疗器械……这不刚刚又去了,拦都拦不住!愁死人了!
不规范的健康讲座可能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等情形。不要急,地址在哪?我们马上去看看!
地址是套路区坑人路“专门忽悠大酒店”4楼!
收到,马上行动!
1月2日,根据举报线索,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公安部门对永康某酒店二楼进行突击检查,发现现场正进行床上用品推销会,聚集了多名老人。当事人以举办健康讲座及赠送小礼品的形式召集老年人,开展棉被销售,宣称棉被里填充了熏衣草,可以改善失眠等,每床棉被售价元,已有二百余人购买了棉被。经初步调查,当事人的行为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执法人员当场叫停推销会,并维持好秩序,现场责令当事人退款给各已购买棉被的老人,退款额达十多万元。
黑压压的一片老人
这让小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无良的黑心商家
放过这些老年人吧!
人民网:图解保健品骗局“坑”老人都有哪些套路?
手把手教爸妈识破“健康产品”的骗局
01
看广告识骗局
对于保健品之类的健康产品,以下这些广告词的出现可能伴随着骗局,需要格外警惕:
“绝对有效”
由于混杂因素众多,因果关系难以判断,在医学研究中往往难以得出非常确定的结论。即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某种可能的联系,通常也需要很多进一步的重复试验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因此,当广告中出现非常绝对的论断和保证时(例如%有效),这很有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夸大宣传。
“无效退款”
这是“绝对有效”的一个常见翻版,而且更具煽动性。
此类产品认定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效也不好意思去退款,或者不让消费者有地方去退款。
“包治百病”
疾病的背后有多种多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不同的疾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没有哪一种东西是可以同时治疗各种不相关疾病的。
否定主流治疗手段
通过偷换概念等方式夸大现有常规医学治疗的危害。例如一些广告宣称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服用的药物会造成“终身依赖”,而事实上需要每天用药根本不等同于药物依赖。
这种虚假宣传利用了人们对于长期服药的恐惧。其实,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和不坚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相比,预期寿命的生活质量更高。
“不手术,不用药”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一些情况下,为了真的表现出疗效,这些保健品中可能违规添加药品,使用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健康风险。为增加利润,违规添加的通常是廉价、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违规添加的成分不会注明,其剂量也是未知的,而消费者通常不会对保健品严格限制用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带来更多毒副作用。
个案说明与专家推荐
与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相比,用个案说明产品功效的证据强度是非常弱的。即使广告中的现身说法是真实的,个案的情况也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证明所宣传的产品真的起了多大作用。同样,即使广告中推荐产品的专家是真的,他的个人观点也不足以说明多大问题。在循证医学中,专家意见与个例报告一样,都是权重最低的一类证据。
很多违规健康产品广告出现的专家都是演员扮演的。此图为示意图,来自美剧30Rock。
“纯天然”和“毫无副作用”
宣称纯天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的宣传语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错误的暗示:天然的物质更加安全。而事实上,天然的添加物也可能有毒副作用,而且由于天然产物的成分更加复杂,它们的安全性或许反而不那么容易控制。
理论上讲,任何可以对机体产生额外影响(即“功效”)的物质都有发生副作用的可能,即使是保健食品,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毫无副作用”与“绝对有效”一样,都是夸张的断言。而且,这样的宣传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些保健产品不需要限制剂量。
“最新科技”和“祖传秘方”
故意使用难以理解和神秘化的词汇描述产品同样值得怀疑。例如在广告中用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等概念描述产品,却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
以上宣传同时也违反了药品和保健品广告的相关规定,属于违规宣传。
02
身份历史要查清
很多健康产品宣传时会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要分清一个产品究竟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
合法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印有包含“保健食品”字样的“蓝帽子”图案。年及以前的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分别为“卫食健字(年份)第xxx号”和“卫食健进字(年份)第xxx号”。从年开始,新的保健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产),以及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
而合法的国产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进口药品则为1位字母(H、Z或S)+8位数字。
批准文号就像是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身份证,如果在包装上找不到这些信息,产品就很有可能是违规生产的“黑户”了。
利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准文号信息,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验明产品正身。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可以根据产品名称和批准文号查询保健品和药品的注册信息。如果产品使用了伪造的批准文号或批准文号已被注销,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就可以发现。
此外,还可以在国家和地方监管部门的网站上查找与产品相关的新闻与公告,了解产品是否曾有违法和安全风险报告的记录。
在国家药监局网站的“曝光台”栏目也可以浏览近期查处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违法情况。
此外,对于任何保健食品和药品都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即使是靠谱的产品,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健康问题。在决定开始服用某种产品之前,最好能咨询医生、药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相关行动:
永康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为主线,以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约谈会议场所提供单位,要求其履行主体查验义务,承接30人以上推销保健食品的会议、授课、推销产品等形式的活动,必须报辖区所备案;二是开展保健食品安全消费宣传活动,发放消费安全警示余份,增强消费者正确认识、正确识别、理性消费的意识;三是在接受日常咨询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动态监测、定期分析较为集中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共接受保健食品相关咨询30来起;四是统一制定消费安全警示牌套,在会议承接场所予以公示强调;制定“保健食品销售专区”“保健食品不得代替药物”信息牌,要求在各保健食品经营场所予以标示;五是严厉查处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立案查处24起相关案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