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国药来历
相关法规
批文格式
换发批文
药品注册
药品相关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产后出血治疗中

节选自《数理医药学杂志》年第33卷第8期

摘要

目的:

在产后出血治疗中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分析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于某院完成分娩的70例产妇进行,在年4月~年9月期间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选择计算机表法处理出对照组与分析组,分别纳入35例患者,前者单纯实施缩宫素治疗,后者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依据治疗有效标准确定有效率,记录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统计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上述指标实施组间比较。

结果:

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为组间最高,P<0.05;不同时间出血量均体现更少,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区别,P>0.05。

结论:

在应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时,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产后出血情况。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是指分娩完成后,产妇失血量在24h内超过ml,或者选择剖宫术分娩后,总出血量超过ml,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有2%~3%的产妇会发生产后出血。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产妇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其生命,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临床中一直选择缩宫素注射为首选治疗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在对产妇实施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针对70例产妇进行研究,并在如下报告中体现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针对于我院完成分娩的70例产妇进行,在年4月~年9月期间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选择计算机表法处理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5例。组间比较各项基线资料,体现最终结果均为P>0.05。各组资料如下所示:对照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1.12±3.09)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94±1.02)周;初产妇19例,经产妇16例。分析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1.43±3.1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1±1.15)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

1.2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2)本人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签订参与协议;

(3)依从性良好;

(4)无药物使用禁忌。

1.2.2排除标准

(1)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

(2)严重器官性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的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10U/1ml,国药准字H)治疗,在胎儿彻底娩出母体5min后,采取静脉滴注方式向产妇体内输入20U缩宫素,min后再次采取肌肉注射方式,输入10U的缩宫素,12h、24h分别肌肉注射10U缩宫素1次。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1ml∶μg,H20388),在产妇有出血情况发生后的1min内,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向其体内注入μg的药品,等待15min,若出血情况无改善,需要再次注入等量的药品,反复注射直至子宫恢复收缩力停止。

1.4观察指标

依据治疗有效标准确定有效率,记录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统计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上述指标实施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药品注射后的10min内,出血情况明显减轻,子宫收缩力恢复;有效:药品注射后30min内,自出血情况明显减轻,子宫收缩力恢复;无效:药品注射30min后,出血情况无改善,子宫收缩仍然乏力,增加药品注入量与次数,仍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软件SPSS17.0统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ⅹ±s)表示。若P<0.05,证明统计价值存在。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组间对比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分析组97.14%,对照组74.29%,明显为分析组数值更高,且最终对比结果体现统计价值(P<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的出血量组间对比

分析组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分别为:产后30min(.42±71.37)ml、产后2h(.11±60.34)ml、产后24h(82.82±10.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25±96.37)ml、(.75±90.23)ml、(.35±25.54)ml,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1例(2.86%),体温升高1例(2.86%)、面色潮红0例(0.00%),共计2例(5.71%)发生不良反应;分析组恶心、呕吐2例(5.71%%),体温升高1例(2.86%)、面色潮红1例(2.86%),共计4例(11.43%)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后常见的危重并发症,由于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发生,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据总比例的70%。因此,促进子宫收缩力恢复是治疗产后出血、改善分娩预后的重要措施。缩宫素是一种肽类激素,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方式输入产妇体内,在3~5min内迅速被机体吸收。通过对产妇子宫产生间歇性刺激,恢复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子宫开始进行正常的分娩收缩,达到止血作用。虽然有部分产妇能够通过缩宫素注射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产妇并未见到理想的止血作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通过肌肉注射进入机体,对子宫肌层产生刺激作用,子宫收缩力增加。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子宫收缩力,达到更理想的止血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4.29%(P<0.05),说明分析组治疗方案更优;分析组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分别为:产后30min(.42±71.37)ml、产后2h(.11±60.34)ml、产后24h(82.82±10.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25±96.37)ml、(.75±90.23)ml、(.35±25.54)ml(P<0.05),明确表明分析组各个时间段的出血量更少。而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析组11.43%与对照组5.71%并无显著差别,足以证明,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罗健敏等在相关研究中,通过随机将52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处理为两组,对26例观察产妇实施本文中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纯实施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最终确定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对于减少产后出血量,保证治疗安全性均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将本文中结果与上述学者结果对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应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进一步保证治疗安全性,提升临床疗效,并减少产后出血量。

编辑:徐淑军

审核:黄秀媚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huangshans.com/pfpw/6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