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国药来历
相关法规
批文格式
换发批文
药品注册
药品相关

童爸汇总的关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科普

¥中医文章汇总¥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童爸汇总的关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科普文章。最后修订:.7.6。

关键词:中药、中成药、中草药、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尚不明确。

综述:你知道吗?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写得越多,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药物越安全!因为深入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一方面可以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选择这种药品,另一方面有利于用药后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而那些写着的药品都像一个个地雷,孩子吃下去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懂得用药需要权衡利弊,面对不知道不良反应的药品,请问医生如何权衡利弊?!

方舟子:目前中国中药产业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隐瞒副作用,以“中药无副作用”来欺骗患者。以前中药说明书中都不写副作用,现在要求写了,又都写上“副作用尚不明确”,其实许多中药的副作用、甚至严重的副作用,都是已经知道的。西方发达国家,药品上市药品上市前,必须确定其成分,用科学方法做过体外研究、动物实验和三期临床试验,明确其药理、毒理、不良反应、有效性。这是国际通用的程序,我国也早已在形式上采用这些必要程序。问题在于,在实际执行这些程序时,国内很不严格,而且在国内学术腐败和医疗腐败泛滥的大环境下,实验数据、临床数据普遍造假,让人无法相信。对中药上市的审批更不严格,如果是传统中药,按规定就不必经过这些必要程序,无需用科学方法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就可以上市。之所以对传统中药网开一面,是以为传统中药已使用多年,有了长期的经验,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药物是否有效、是否安全,并不是靠经验就能认定的,必须用科学方法才能确定。比如,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了有严重的副作用,造成了很大的悲剧。

棒棒医生:善良的中国病人从来不曾怀疑,只要经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广泛用于临床的药物,必然是疗效和安全都经过严格检验的“放心药”、“良心药”。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中药作为治病救人的药物居然享有极大的验证豁免权,他们完全不讲“良心”,你也完全无法“放心”。SFDA文件《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号)中有如下荒谬规定:关于不良反应:“应当实事求是地详细列出该药品不良反应。并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或症状的系统性列出。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对于“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药品,难道不是应该首先去搞清楚了再来审批吗?写个“尚不明确”就敢于批准其用于临床,这是赤裸裸的合法草菅人命。所以我们可以见到无数中药说明书中堂而皇之的写道“尚不明确”,而中医粉们竟然无耻的解释为“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小知识——怎么判断是不是中成药?1、看批号。中成药的批号为国药准字Z和国药准字B;2、看药名。带“丸”、“丹”、“散”字眼的大概率是中成药。中成药名称一般带有明示或暗示疗效的字眼。譬如速效、秘制、强力、灵、宝、精、降糖、清肺、健脾、壮骨等;3、看成分。中成药成分栏一般罗列各种植物、矿物,而非纯化合物;4、看适应症。中成药适应症多为清热解毒、热邪风寒、补肾健脾、活血化淤、滋阴润肺等字眼;5、看不良反应与禁忌。中成药一般不做相关研究,所以不良反应和禁忌通常为“尚不明确”。童爸补充:上面的判断方法2、3、5并不是绝对的,也有个别例外,例如聚乙二醇散、炉甘石洗剂等属于西药。

①棒棒医生:中药究竟有多大的特权?为何“尚不明确”的药能允许售卖?

②今日话题:孕妇幼儿禁用牛黄解毒,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骗了多少中国人

③人民日报: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没有不良反应

④偶尔治愈:有多少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⑤丁香医生:药盒上「尚不明确」4个字,坑惨了中国人

⑥路一夫:“尚不明确”背后的秘密——帮你躲开最大的用药误区

⑦凤凰WEEKLY: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伤肝风险高,没事别乱“调理”

⑧凤凰WEEKLY:这些中药和中成药有毒,我们帮你列出来了

⑨京虎子:药品说明书上有“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服药后会有什么影响吗?

⑩人民日报:中药副作用一览表(方舟子)

11、白衣咸饭:中药和西药,哪个的毒副作用更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huangshans.com/ypxg/4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