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剂、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辅料。
国家对药品分类有明确规定。作为非专业人员或消费者,只要通过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就能判断是什么药品了。
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F)+4位年号+4位流水号”,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
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字母代表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保健药品、F辅料。
你看到药品包装上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就是药品了,国药准字的后面是字母H就是化学药,Z就是中药。
看药品说明书,中药多为多种药物复方合制,西药多为单一药物,最简单的是看每种药的化学组成,西药的组成是一些合成或者天然的化学品,说明书上一般还附带它的化学式,分子量等信息。
中药的组成一般就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草啊,树根,花朵什么的。其实很好辨认的。
看药名。中成药一般是疾病名称或者植物动物名称,如鼻炎灵,六味地黄丸;西药是化学名称,如氨苄青霉素胶囊。
国药准字Z是中成药或者是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药品。一般西药的名字比较拗口,中成药的名字念着很顺当!
年6月18日,我国参照国外常用的标准,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定于年1月1日开始施行。
办法中把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自主购买和使用,用于治疗各种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的药物划为非处方药,把需要医生明确诊断、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归为处方药。
*注明国药准字的才是药品。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批准才能上市,包装盒上必须注明国药准字。
看标识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目前国际上通用Rx(拉丁文Recipe,请求)表示处方药,用OTC(OverTheCounter,可以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表示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又细分为甲、乙两类,在包装盒正面上分别用红色OTC、绿色OTC标识
其中乙类非处方药一般不需要医生及药师的指导,消费者可以自我购买和使用,与甲类非处方药相比,安全性更好,消费者自行使用的风险更低。
包装盒上只有国药准字,没有OTC(也没有Rx)标识的药品,为处方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按药品说明书,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美国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TheCounter),简称OTC。
特点:这类药物是在临床使用多年,已证实为安全性大的药品,具有“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特点,多用于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非处方药均有专用标识图案,印有“OTC”,有红色与绿色,分别代表甲类非处方药与乙类非处方药,乙类比甲类更安全,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
处方药处方药是治疗借助于诊断手段来确诊的疾病,凭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用于病情较重并需要在医师、药师、护士监督下使用的药品。
特点:与非处方药不同,处方药没有专用标识,其药理作用强,易引起毒副反应,应用不当易中毒,危及生命安全,这也是需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取药的原因。
注意事项1、非处方药有明确规定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
2、非处方药的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向医师和执业药师咨询,防止经验性、盲目用药,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的指导,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服药次数。
药物都有双重性,虽然非处方药的安全性较高,但仍有副作用。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药可医人,亦可害人。一定要合理、规范使用非处方药,才能保证药品安全。
保健食品应标识“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信息。保健品、药品包装上的标识你都懂吗?①“OTC”为非处方药,绿OTC比红OTC更安全;②“麻”指麻醉药品;“毒”指医疗毒性药品,严格遵医嘱;③购买保健品认准“蓝帽子”。
明年起保健食品要醒目标注警示
《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将于年1月1日起实施。涉及产品上市后监管,对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规范指导,要求设置警示区,标注警示语
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1.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2.选购保健食品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 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3.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4.消费者如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
来源:多处搜集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